首页

国产足交在线

时间:2025-05-29 00:04:30 作者:人类最早何时会用鲸骨制作工具?国际最新研究发现2万年前证据 浏览量:79555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北京时间5月27日夜间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可能早在2万年前已经会使用鲸骨制作工具。

  这些工具的发现,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使用鲸骨制作工具的证据,不仅有助于拓展人们对早期人类使用鲸类遗骸的理解,也展示出古代鲸类生态的一个侧面。

研究人员2022年在法国巴斯克伊斯图里茨洞穴进行的挖掘,发现了数十件鲸鱼骨制成的物品(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Christian Normand)。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古代人类很可能将鲸类作为资源利用,但史前沿海考古遗址非常脆弱,且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而重建人类与海洋哺乳动物过去的互动很有难度。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法国图卢兹大学Jean-Marc Pétillon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对北大西洋比斯开湾周边遗址发掘的83种骨制工具,以及西班牙圣卡塔琳娜洞穴的另外90件骨骼进行分析,他们使用质谱分析和放射性碳定年识别出这些研究样本的分类学特征和年代。

法国朗德省杜鲁蒂岩洞出土的灰鲸骨制大型投射器尖,年代可追溯至1.8万至1.75万年前(图片来自 Alexandre Lefebvre)。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研究发现,这些骨骼样本来自至少5种大型鲸类,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约1.9万至2万年前。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类利用鲸类遗骸作为工具的证据。

  此次研究已鉴别出的鲸类物种,包括抹香鲸、长须鲸、蓝鲸以及露脊鲸或弓头鲸(这两个物种用该方法尚无法区分),这些物种至今在比斯开湾仍有分布。

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圣卡塔利娜遗址出土的须鲸椎骨碎片,年代约为1.55万至1.5万年前(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Eduardo Berganza)。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还发现了灰鲸的遗骸,该物种如今分布大多限于北太平洋和北极海域。来自鲸骨工具的更多化学数据表明,这些鲸类的摄食习惯与如今略有不同,暗示可能存在行为或环境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他们这项研究发现,为人类最早使用鲸类遗骸(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揭示了过去2万年里鲸类的生态变化。(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西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部分地区风险较高

“有人跟我说,青海干部不容易,地处高原,说这件事省委做一做(样子)就行了。”陈刚表示,“我们决不做这种高举轻放的事情,说到做到”。

工信部: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

“让中国饭碗装更多中国粮食”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聂守军:“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粳稻主产区,但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全省主栽的大多是外国的品种,作为育种人,我倍感压力,心里憋着一股劲。”

【小新的Vlog】“与警同行”见证“神十九”启航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言之切切,道尽古老文明深处的智慧与理想。

山东青岛:无人塔吊亮相施工现场 应用视觉AI等技术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春节荣登非遗名录,为全球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当前,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探索持续升温。而春节,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目光。舞龙舞狮、铁水火龙、高跷秧歌、花灯猜谜、庙会祭祖……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如文化精灵,跳跃在世界的舞台;麻花果子、热气饺子、特色年糕、辣味山珍……琳琅满目的传统美食散发“人间烟火”。究其根本,是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开枝散叶。如今,放眼全球,“春节”早已遍地开花,成为多元文化景观中一抹亮丽的中国红,有力推动中外文化相互交汇,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为世界文化和谐共生奏响美妙的和弦。

台湾青年徜徉沙海

博鲁阿尔特表示,秘中同为文明古国,双边友好深入民心,中国企业的投资合作有力促进了秘鲁经济社会发展。秘方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秘投资兴业,愿同中方进一步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绿色发展、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秘鲁政府愿为此提供良好环境。秘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愿同中方加强多边协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